地球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发布时间:2020-06-12 浏览:1657
一、流动站概况
长安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2019年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下设有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流动站内师资力量雄厚,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建有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物理与信息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投资近1400万元。近三年来,该学科方向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解决了本专业领域的诸多科学技术与重大工程难题。
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在我校设立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地学研究,并在面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专家
1. 地震成像与壳幔精细结构
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地震成像(走时成像、面波成像、波形反演、有限频成像、地震噪声成像)技术研究中国西部乃至中国大陆地壳及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而讨论区域构造活动演化、成矿成藏机理以及中国大陆动力学过程。
主要专家:陈晓非、白超英、王卫东、李忠生、包乾宗
2. 地球物理电磁理论与探测方法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地电学、大地电磁学、地空(航空)电磁理论与方法、地面与井下电磁理论方法等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瞬变电磁场基础理论、瞬变电磁法拟地震偏移成像新理论和新技术及创新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主要专家:李貅、冯兵、张继锋、戚志鹏、周建美、孙乃泉
3. 重力学与地磁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重力学和地磁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利用卫星、航空、地面、海洋重磁观测结果开展地球圈层构造、区域构造、盆地构造等研究;利用空间物理观测结果对中高层大气金属层密度变化过程以及陨石磁学等研究。在密度和磁性界面及物性正反演理论研究、地质体特征位置识别及反演理论研究、高精度卫星重力测量中的相对论效应以及卫星重力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研究、陨石磁学和古磁场强度的理论及地磁场应用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
主要专家:熊盛青、王万银、邱世灿、鲁宝亮
4. 西部地质灾害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监测理论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从事浅地表地球物理观测及研究,主要包括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深部成灾机制、地质灾害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黄土滑坡及形变监测等研究,完成了大量的浅地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程,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
主要专家:李庆春、李振洪、邵广周